2023-07-08 08:31:11 来源 : 大江网-信息日报
当人体内的铁储备不足以补偿不断丢失的铁时,就会发生缺铁性贫血。如果你已经患有缺铁性贫血病,请你不要太担心,因为大多数情况下,这种疾病是可以治愈的。什么是缺铁性贫血?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所致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,是血液科最常见的疾病。发病人群多为婴幼儿、儿童、青少年等,主要症状有皮肤黏膜苍白、疲乏无力、食欲下降等。
一、缺铁原因
缺铁性贫血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。先天性缺铁主要是因为母亲怀孕时自身有缺铁性贫血,导致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不足,导致胎儿生长发育受限;后天性缺铁主要是由于营养不良、摄入不足和消耗过多所致。
(相关资料图)
(1)饮食习惯:长期食用含铁低的食物,如菊苣、鲟鱼、绿豆芽等,或有长期吃素、偏食、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。
(2)铁需求量增大而摄入不足:婴幼儿、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缺铁症的高发期,其中婴幼儿和儿童占比最大,主要由于在婴幼儿、儿童期、青春期,人体生长发育快,体内贮存铁相对不足,如果不注意及时添加辅食或铁强化食品,易引起缺铁性贫血。
(3)铁丢失过多:成人、老年人的慢性失血是缺铁症的常见原因。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长期慢性失血,如月经过多、痔疮出血、消化道溃疡出血、痔疮切除术后、胆道疾病、肿瘤等均可导致机体慢性失血,引起缺铁性贫血。
(4)铁吸收障碍:胃肠道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、消化道肿瘤、胃大部切除术后、幽门螺杆菌感染等,也可影响铁的吸收。
(5)其他:慢性感染和炎症可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多。慢性腹泻会导致肠道缺乏铁元素。某些药物也会影响铁吸收。此外,长期使用抗生素和抗疟药也可造成体内铁储存减少。其他原因包括,食物中的草酸、鞣酸和蛋白质可以与铁结合,影响其吸收。多次频繁献血,会导致体内铁丢失。
二、缺铁性贫血症状
(1)精神行为异常:缺铁会影响神经传导物质的合成,引起注意力不集中、记忆力减退等。此外,它还可引起情绪波动、焦虑、失眠等症状。
(2)消化道症状:缺铁会影响胃肠道的功能,引起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呕吐、腹胀、腹泻等,少数出现异食癖,贫血严重者会出现萎缩性胃炎。
(3)皮肤黏膜改变:皮肤黏膜苍白是缺铁性贫血的早期症状,通常表现为口唇、耳轮、手掌和甲床的苍白。
(4)呼吸、循环和泌尿生殖系统症状:由于机体缺氧,可引起呼吸困难和脉搏加快等症状。此外,由于心肌缺氧,还可出现心悸、气短等症状,严重时可出现心动过速,甚至发生心力衰竭。缺铁还可引起呼吸中枢及肾素-血管紧张素系统(RAS)的激活,从而引起肺水肿和尿毒症等严重并发症。
(5)其他:缺铁还会影响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,出现糖尿病等症状。
三、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
(1)轻度贫血:一般无明显不适,可以耐受。表现为面色苍白、头晕、倦怠乏力、食欲减退等。
(2)中重度贫血:一般表现为面色苍白,疲乏无力,精神不振,活动后心慌、气短,眼花、耳鸣,甚至出现晕厥。可能会有恶心、呕吐、吞咽困难等症状。严重者不能进行体力活动。
四、缺铁性贫血的治疗
(1)补充铁剂:对于严重贫血的患者,可采用口服铁剂治疗,一般每日2~3次,每次4-6mg,最好在餐后服用。铁剂应选择元素铁含量较高的药物,如硫酸亚铁、富马酸亚铁等,疗程一般为6~12个月。如果铁缺乏比较严重,则需继续口服铁剂2~3个月,或长期服用。疗程结束后要复查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等指标,以便调整用药剂量。
(2)注射或静脉补铁:口服铁剂治疗后仍有贫血者,可选择注射或静脉补铁治疗,如蔗糖铁、低分子右旋糖酐铁等。
(3)铁剂的使用方法:口服铁剂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应根据不同人群和病情而定。口服铁剂应从小剂量开始,逐渐增加到每日3~4mg/kg。服药时间应避免空腹服用,饭后服用可减少胃肠刺激和不良反应。
(4)其他:积极治疗原发病、中药治疗,病情严重者可给予输血治疗。
(5)定期复查血常规、血红蛋白、网织红细胞等指标。如果血红蛋白水平在正常范围内,可继续服用补铁药物。如果血红蛋白水平一直低于正常范围下限,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。
五、缺铁性贫血的预防
(1)膳食补充:应多食含铁和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,如动物血、肝脏、瘦肉、蛋类、豆类、黑木耳、海带、番茄及新鲜蔬菜和水果等,尽量少喝影响铁吸收的饮品,如浓茶、咖啡等。
(2)合理膳食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:不挑食,既要吃蔬菜、水果,也要吃肉类。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,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,做到早睡早起、不熬夜。
(3)其他:积极治疗慢性失血、慢性感染、炎症等可能导致缺铁症的病因,孕妇及哺乳期的妇女应加强营养,做好保健工作。
李霞 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
标签: